最近刷朋友圈,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:有人发条日常,今天天气真好”,底下能冒出几十个赞;也有人认真写了几百字的心得,点赞数却寥寥无几,这让我忍不住琢磨...
刷QQ空间访客的背后,我们究竟在追寻什么?
前几天清理手机相册,翻到一张十年前的截图——我的QQ空间访客量破万了,底下还有几个老同学的留言:“你这访客咋刷的?”“求带!”突然有点恍惚,这玩意儿居然还有人记得。
现在回头看,刷QQ空间访客这事儿,简直像一场集体行为艺术,明明知道那些数字是虚的,但就是忍不住想往上蹭,今天闲着没事,干脆聊聊这茬儿。

访客数=存在感?
那会儿刚上大学,宿舍里谁要是空间访客破千,绝对能嘚瑟好几天,有人天天发矫情说说,有人半夜转发星座运势,还有人干脆把相册里塞满网络美图,就为了勾搭人点进来。
最离谱的是我隔壁床的兄弟,为了冲访客,每天定时发一条“踩空间必回”,结果真有人信,他回访点到手软,最后干脆开小号互刷,后来他跟我说:“其实刷到后面都麻木了,但看到数字涨就是爽。”
现在想想,那时候的我们大概是把访客数当成了社交货币,没人关心你到底发了啥,数字大了就显得你朋友多、人缘好。
刷访客平台的野路子
后来有人发现了商机,各种“刷访客平台”冒出来,一块钱买1000访客,五块钱包月无限刷,我们宿舍还组团试过水,结果第二天全班的QQ空间都被僵尸号占领了——清一色的空白头像,ID全是乱码,点进去啥也没有。
更搞笑的是,有人刷太猛被腾讯检测到,直接给空间封了三天,那哥们哭丧着脸说:“我花钱买了个寂寞。”
这些平台现在基本凉了,但当年确实火过一阵,原理也简单,就是一堆机器号批量访问,和现在短视频刷赞一个套路。
为什么我们不再刷了?
毕业工作后,突然某天发现没人提这茬了,QQ空间渐渐变成了存老照片的仓库,偶尔点开,上次访客记录还停在2018年。
倒不是大家成熟了,而是社交主场换了,朋友圈、微博、小红书、抖音……哪个不比刷访客好玩?现在要是谁跟我说“我朋友圈访客破万”,我大概会回一句:“你微商啊?”
刷数据的瘾,其实没变
虽然不刷QQ空间了,但刷数据的习惯其实一直没改,朋友圈发完照片忍不住看点赞数,小红书笔记盯着阅读量刷新,直播间里机器人刷的“666”满天飞……
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说:“现在平台都聪明了,刷数据容易被识别,但人性还是老样子。”
最后说点实在的
偶尔还会看到有人搜“QQ空间刷访客平台”,挺感慨的,如果真有人还在琢磨这个,我的建议是:省下那几块钱买杯奶茶吧。
当年觉得重要的数字,现在连截图都找不到了,反而是一些随手发的蠢照片、同学互怼的留言,翻到的时候能笑出声。
访客数可以刷,但那些真正愿意点进你空间看看的人,才是真的值钱。
相关文章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