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闲着没事,突然想起以前玩QQ空间那会儿,各种装饰、黄钻、留言板刷屏的回忆,现在虽然不怎么玩了,但发现还是有不少人在折腾这些,于是心血来潮,琢磨着能...
那些年QQ空间刷队形的手机版队形艺术
热门助手
2025年06月03日 21:22 16
漫里风铃音
队形是什么?回忆杀来了
刷队形这事儿,现在提起来可能有点古早味,但放在十年前,绝对是QQ空间的“顶流玩法”,就是一群人约好在同一条说说底下,用同样的格式或内容留言,比如整整齐齐的“+1”“排队”“楼上是我儿子”,或者更复杂的诗句接龙。
那时候的手机版QQ空间还没现在这么花哨,但反而让刷队形变得更纯粹——没有特效,没有弹幕,纯靠人力刷屏,愣是能刷出一种莫名的仪式感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非要刷队形?
现在想想,刷队形其实没啥实际意义,但当年就是乐此不疲,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:
一是存在感。 别人发条说说,你跟着队形走,就能混个脸熟,尤其是班级群、好友圈,谁没参与队形,第二天可能就被调侃“不合群”。
二是强迫症福利。 看到队形中间突然冒出个“乱入”的评论,立马有人跳出来喊:“破坏队形,拖出去!”然后顺手帮你删了重发。
三是无聊的快乐。 课间十分钟、睡前躺床上,随手刷个队形,不用动脑子,还能跟朋友互动,比现在刷短视频还解压。
手机版刷队形的“技术难点”
别看现在手机功能强大,当年用手机刷队形可是个技术活:
- 打字慢的痛。 触屏键盘没现在灵敏,打错字就得删了重来,队形早被刷到下一页了。
- 流量焦虑。 那时候流量按MB算,刷新一下页面都心疼,更别说反复删改评论了。
- 手滑的悲剧。 想点“回复”,结果误触“删除”,辛辛苦苦刷的队形瞬间灰飞烟灭……
队形文化的“变异史”
早期的队形还很朴素,比如清一色的“路过”“冒泡”,后来逐渐演变成各种流派:
- 复制党: 直接粘贴上一个人的评论,连标点符号都不改。
- 创意党: 非要自己编段子,结果队形彻底歪楼。
- 破坏王: 故意发个“我是第100楼!”(其实才刷到20楼),引来集体围攻。
再后来,队形甚至成了“暗号”,比如班级群里突然刷起“明天交作业?”,其实是在提醒大家:“老师潜伏在群里,别吭声!”
为什么现在没人刷队形了?
偶尔回翻QQ空间,发现队形几乎绝迹了,原因不难猜:
- 玩法过时了。 现在的人更爱点赞、斗图,谁还费劲打字排队?
- 社交转移了。 好友动态早被朋友圈、微博、小红书分流,QQ空间成了“时代的眼泪”。
- 懒得折腾了。 成年后,连刷个“哈哈哈”都要犹豫三秒:“这么敷衍会不会被嫌弃?”
队形消失,但快乐没消失
虽然刷队形成了回忆,但那种简单的快乐其实换了个形式存在:
- 朋友圈的“统一回复”,像不像变相的队形?
- 微博热搜底下的玩梗接龙,是不是队形2.0?
- 就连工作群里的“收到”,也能算一种职场队形……
说到底,人还是喜欢“一起做点无聊小事”的感觉,只不过,当年的我们愿意为一句“+1”较真,现在的我们连“+1”都懒得打了。
试试复活队形?
如果你读完这篇,突然想怀旧一把,不如现在就去QQ空间发条说说:“2024年了,还有人刷队形吗?”
说不定真有人回你一句:“有,楼下保持队形!”
(然后你会发现,楼下全是广告机器人……)
相关文章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