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上中学那会儿,QQ空间简直是我们的“第二人生”,发一条说说,要是没人点赞,心里就跟缺了点什么似的,后来不知道谁发现了“空间说说赞网站”,这下可好,...
20岁青春印记,盘点那些年空间说说的青涩碎片
20岁是个挺神奇的年纪,往前看,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孩;往后看,又觉得该像个大人了,那时候的QQ空间,就像个随身携带的情绪收纳箱,开心了发一条,难过了发一条,连中午吃个泡面都要配张图发个“生活不易”的说说,现在回头翻翻,简直羞耻到脚趾抠地,但又忍不住想笑——那些矫情的、热血的、莫名其妙的动态,拼起来不就是20岁的自己吗?
半夜发癫的“青春疼痛文学”
20岁的说说,十有八九是深夜产的,宿舍熄灯后,耳机里单曲循环着周杰伦或者陈奕迅,突然就觉得全世界都不懂自己,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一串火星文:“伱卟懂,莪の悲伤像没加糖の咖啡……”发完还要特意设成“仅自己可见”,过两天又偷偷改成公开,生怕别人错过自己的“深度”。

现在想想,哪有什么深刻的悲伤,不过是作业没写完、暗恋对象没回消息,或者单纯因为穷,但那时候的“痛”,可是实打实地觉得自己在演偶像剧。
中二病发作的“励志宣言”
20岁也是立志频率最高的年纪,今天刷到学霸室友的奖学金证书,立刻发一条:“从明天起,每天背100个单词!立帖为证!”配图是课本封面加滤镜,结果第二天单词书翻到第3页就睡着了,动态也悄咪咪删了。
还有那种“30岁前一定要完成的事”清单:去西藏、学吉他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……十年后再看,清单可能只勾了一项“活着”,但当时的雄心壮志是真的,哪怕后来被现实打脸,至少发说说那一刻,觉得自己未来能拯救世界。
暗戳戳的“恋爱小心思”
20岁的喜欢,全藏在说说里,不敢直接@TA,就发一句歌词:“我想带你回我的外婆家……”底下共同好友起哄问“是谁是谁”,回复“你猜”的时候,嘴角能咧到耳根,也有酸溜溜的时候,看到TA和别人合照,立马发条“有些人注定是过客”,其实手机相册里全是偷拍人家的背影。
最搞笑的是分组功能,一条“今晚月色真美”,屏蔽爸妈老师,仅对TA和闺蜜可见,发完每隔五分钟看一次手机,没点赞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发得太隐晦,或者干脆怀疑网络坏了。
现在看只想销毁的“黑历史”
谁还没发过几条如今想穿越回去掐死自己的动态?比如用美图秀秀十级磨皮的自拍,配文“素颜出门被夸了”;转发“不转不是中国人”的谣言帖;甚至还有给偶像打榜的刷屏:“家人们!数据做起来!”……
但奇怪的是,这些尬到头皮发麻的内容,反而成了最鲜活的记忆,就像小时候穿公主裙拍的艺术照,当时觉得美若天仙,现在看只想藏进床底,可没有它们,又好像少了点证明自己“年轻过”的证据。
其实我们都一样
翻翻同龄人的空间,会发现20岁的悲欢出奇地相似,有人为挂科哀嚎,有人为实习焦虑,有人晒打工第一笔工资,也有人深夜emo:“长大真的好累啊。”那时候的烦恼,在30岁的人眼里可能不值一提,但对当时的我们来说,就是天大的事。
现在的朋友圈越来越精致,旅游打卡、健身餐、职场成就……反而怀念空间里那些粗糙的真心话,至少20岁的我们,还敢说“今天不开心”,敢承认“我其实很普通”。
最后送一句给20岁的自己:
“别删那些说说,留着吧。
等你老了,它们比养老金还能让你笑出声。”
相关文章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