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是个特别的年份,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,但朋友圈的“说说”却比往年更热闹,有人记录居家隔离的苦中作乐,有人晒出复工后的第一杯奶茶,还有人深夜...
朋友圈高赞秘籍,15个小心机让你轻松赢麻!
每次打开朋友圈,总能看到有人随手一发就收获几十个赞,而自己精心编辑的文案却冷冷清清,让人忍不住点赞的说说,不一定非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,关键是要踩中大家的“痒点”,今天就来聊聊,怎么用简单的小心思,让你的朋友圈成为点赞收割机。
真实感比精致更重要
很多人发朋友圈前总想着要“高大上”,结果修图半小时,文案憋半天,最后反而显得刻意,其实大家更爱看的是真实的生活碎片,比如你周末在家煮泡面,加个煎蛋和青菜,拍一张热气腾腾的照片,配文:“泡面加蛋,人生圆满。”这种接地气的内容,反而比刻意摆拍的精致早餐更让人想点赞。
真实的东西自带感染力,你吐槽周一早起困成狗,或者晒出被猫主子踩键盘的无奈,都能让看到的人会心一笑:“啊,这不就是我吗?”共鸣一上来,点赞的手指自然就动了。
用细节制造代入感
同样是晒美食,干巴巴写“今天吃了火锅”肯定没人感兴趣,但如果你说:“捞到最后一颗牛肉丸的时候,隔壁桌小孩眼巴巴看着,我忍痛分了他一半。”画面感立马就来了,还会让人觉得你挺有趣。
再比如旅行照,别光发风景九宫格,试试加个小插曲:“在山顶等日出,冻得哆嗦,结果云太厚啥也没看到,下山时差点摔个屁墩儿。”这种带点小倒霉的分享,反而比完美游记更鲜活。
适当留白,让人想接话
高赞说说往往能勾起别人的互动欲,比如你发:“发现一家超好吃的路边摊,老板凶巴巴的,但辣酱绝了。”肯定会有人问:“在哪在哪?”或者分享自己被凶的经历,互动多了,点赞自然蹭蹭涨。
还有一种套路是“开放式结尾”:“纠结一早上,终于买了这双鞋……(配图)”朋友看到多半会好奇:“所以到底好不好穿?”或者“求链接!”这种说说就像抛了个钩子,等着大家上钩。
偶尔“凡尔赛”,但别太过
谁都有点小得意的时候,比如考了个证、瘦了五斤,直接炫耀容易招人烦,但换个说法就不一样了:“啃了三个月书,终于把证考下来了,今晚奖励自己吃顿火锅——上次吃还是去年。”既嘚瑟了成绩,又带出背后的辛苦,还显得挺实在。
关键是把握好度,与其说“新买的包两万块”,不如吐槽:“攒了半年钱买的包,现在天天背,生怕回不了本。”这样既晒了包,又显得没那么欠揍。
冷幽默永远吃香
能让人笑出来的内容,基本不会缺赞,比如下雨天发:“天气预报说今天暴雨,我信了,结果没带伞;同事不信,结果他带了伞——现在我们在便利店躲雨,伞是折叠的。”这种无伤大雅的自嘲,大家看了只会觉得:“这人也太惨了,点个赞安慰下。”
宠物和娃也是幽默素材库,我家猫上次打翻花瓶后躲在沙发底,我配文:“犯罪现场指认中,嫌疑猫拒绝配合。”评论区瞬间炸出一堆晒自家“逆子”的。
别怕暴露“小缺点”
完美人设早过时了,偶尔暴露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反而更讨喜。“试图给自己剪刘海,现在右边比左边短一截,请问戴帽子出门会被看出来吗?”或者:“兴冲冲做蛋糕,结果烤箱炸了,厨房像案发现场。”这种“翻车现场”比成功学鸡汤更能拉近距离。
最后的小提醒:
别为了点赞而硬发,有时候随手记录的生活片段,恰恰是最打动人心的,毕竟朋友圈是拿来分享的,不是KPI考核,如果实在没灵感,干脆歇几天——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你没发动态就把你忘了。
(配图建议:一张日常随手拍的照片,比如咖啡杯旁歪歪扭扭写的便利贴,或者下班路上遇到的粉色天空。)
小结:
让人想点赞的说说,无非是真实、有趣、能共情,下次发朋友圈前,先问自己:“如果别人发这个,我会不会想点个赞?”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就放心发吧!
相关文章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