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岁的慢时光,碎碎念里的岁月静好
五十岁是个挺有意思的年纪,说老吧,还能一口气爬五楼不带喘;说年轻吧,体检报告上总有几个指标开始“叛逆”,前几天和老同学喝酒,有人感慨“半辈子过去了”,我倒是觉得,五十岁更像是一杯泡到第二道的茶——味道淡了,但回甘更明显了。
头发少了,操心的事也少了
照镜子发现发际线又往后挪了半厘米,这次连老伴都懒得调侃我了,二十年前为了买瓶生发水能跑遍半个城,现在直接剃个圆寸,洗头省事还凉快,倒是发现个意外收获:单位里年轻人现在都叫我“叔”而不是“师傅”了,莫名有种当长辈的威严。

孩子去年大学毕业,我和老伴突然成了“空巢老人”,头两个月特别不习惯,总想打电话问孩子吃没吃饭,后来发现人家朋友圈天天晒火锅烧烤,现在每周视频一次,听孩子讲讲工作趣事,反倒比从前天天盯着写作业更亲近。
身体开始有“使用痕迹”
去年开始老花眼,手机字体调到最大号,被闺女笑话像老人机,膝盖下雨天会隐隐发酸,倒是成了天气预报神器,现在去健身房不敢和年轻人拼重量,但养成了每天散步的习惯,小区里哪只流浪猫怀孕了都比保安知道得早。
体检报告从原来的“一切正常”变成“建议随访”,医生说要少吃油腻,结果上个月街口开了家川菜馆,没忍住连吃三天,胃倒是没事,痔疮先抗议了,现在学会和身体谈判:今天吃红烧肉,明天肯定喝杂粮粥——虽然经常赖账。
钱不多,但够花就行
年轻时候总想着挣大钱,现在觉得工资卡里的数够买菜、够交物业费、偶尔能给老伴买条丝巾就挺好,去年把开了十年的车卖了,发现打车比养车便宜,还能和司机唠嗑,倒是把阳台改成了小菜园,种的小番茄虽然被鸟啄了一半,但比菜市场买的甜。
开始理解父母当年为什么爱囤塑料袋了,现在看见超市满减活动还是会心动,但买之前会算算家里库存,有次发现囤的抽纸够用两年,被老伴笑了半个月。
朋友越来越“挑”了
酒局从每周三次变成三个月一次,不是喝不动,是懒得应付场面话,现在常联系的也就三五老友,约着钓鱼能一整天不说话也不尴尬,有个发小去年心梗走了,我们几个去送他,回来就把戒烟提上日程——虽然现在偶尔还会偷摸抽一根。
同学群里天天有人晒孙子,我和老伴达成共识:不催婚,有次孩子问我们要不要养狗,结果老两口为“养柯基还是泰迪”吵得比当年装修选地板还认真。
突然get到种花的快乐
以前觉得退休老头摆弄花草特无聊,现在自己阳台上也有十几盆,虽然一半是绿萝这种“死不了”的品种,但看着新冒的嫩芽能高兴半天,最得意的是那株月季,开的花比鸡蛋还大,虽然一年只开两朵。
开始喜欢慢节奏的事:煲汤愿意花三小时等,看书能反复看同一页,陪老伴逛菜市场能磨蹭一上午,有天下雨听见邻居骂孩子写作业慢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也这样急赤白脸,现在倒觉得,有些事就像腌咸菜,急不得。
五十岁像站在缓坡上,能看清来时的脚印,也望得见前面的小路,偶尔腰酸背痛,时常没心没肺,日子像件洗褪色的旧衬衫——不惊艳,但穿着最自在。
(完)
相关文章
最新留言